2017年底傳來喜訊,中電科蕪湖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輕型通用飛機整機研發與集成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被正式列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序列,這標志著公司科技創新平臺正式進入“國家隊”,彰顯了公司在中國通用航空領域中的領軍地位。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后并不是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前輩”,而是一支平均年齡不過27歲的年輕團隊。除收獲此份國字號榮譽之外,這支團隊究竟還為公司取得了哪些榮譽?他們又是如何取得一項又一項殊榮的呢?
快跟隨小編一起來探訪這個年輕的科技創新管理團隊吧!
夯實做大,打造中國通航“科技高地”
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如此可喜的成果,離不開地方政府、集團公司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公司領導一直以來對創新工作的重視。活躍于科研生產一線的小編經常看到,董事長深入一線指導、推動省市科研項目申報工作,并時常強調“公司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起引領示范作用的高科技企業,要不忘初心,堅持以科技創新平臺為抓手,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吸引更多的優質人才、科技資源入駐公司,開創科技創新工作的新局面。”
在公司領導強有力的帶領下,科技創新管理團隊戮力同心,積極踐行創新發展理念,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優化平臺基地布局。短短四年里公司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成果喜人,先后推動公司成立了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系列創新平臺,并完成了多項研發任務,突破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申報專利40余項。在科技創新力量的支持下,公司也逐步開發了包括雙發飛機、單發飛機、無人機、特種飛機在內的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具備了高性能雙發通用飛機整機自主研發能力,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高效協作,鑄造績優科技創新管理團隊
當然,這樣的科技創新管理團隊背后還有一群默默支持他們的隊伍。每一次科研項目申報和驗收工作都離不開跨部門的高效協作。當所有人都在奮力拼搏時,那種凝聚創新奮進的團隊精神觸動心底,團隊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齊心協力干事業、奮力拼搏搞科研的好局面。
尤記得今年四月初,蕪湖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研發創新平臺專項政策申報兌現工作,涉及到五大部門多個崗位的同事一起配合,全情投入到整個項目驗收工作中。臨時組建的項目團隊分工明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高效協作,事半功倍。經過多次梳理、反復校對后的項目驗收材料,就連挑剔的會計師事務所都真心服氣,給我們出色的科研管理團隊點贊。
主動出擊,態度決定高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給科技界的年輕人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讓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充滿斗志,激勵著大家勇于創新,大膽嘗試。“在科學上面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對于一群年紀輕輕的科技創新管理工作者來說,年輕不代表稚嫩,反而是最重要的財富,他們時刻積累資源經驗,為后續的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日常工作的電腦上總會貼滿了便簽條,整齊地記錄著國家、地方頒發的各類政策信息、各類技術資料目錄名單。小編采訪后得知,他們遇到適合公司的政策、制度、文件都會習慣性及時保留下來,而且還會認真研究并積極貫徹到公司的科技創新建設工作中。
工作中,他們更像是一顆顆“螺絲釘”,一心盯在工作崗位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用一股一心干事業的“精氣神”凝聚每一份正能量,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感召身邊的人,把工作當事業干,潛心謀事全心成事。然而采訪中,他們始終強調,需要感謝的是整個科研團隊的創新氛圍以及全公司的后備力量,對他們的工作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科技創新,勤奮鑄就出色
一個企業要時刻充滿進步的動力,總需要一批保持沖勁和干勁的拼搏者。公司的科研創新工作大家看到的更多是榮譽,卻忽略了團隊中的他們。團隊核心成員有四位,專注于不同的工作分工。
她是林琳,團隊中負責與政府對接協調,是一歲孩子的媽媽。在孩子不滿周歲時就全身心投入到項目中,大概是認定這份工作,所以不怕苦累,甘心付出。
她是孫心宇,團隊中負責技術支持,一位90后、愛笑的安徽姑娘,碩士畢業來公司快速接手工作,以嚴謹的作風面對這份容不得半點含糊的科研創新管理事業。
她是劉鑫,團隊中年紀最小的成員,從南航畢業后就來公司。她腳踏實地,困知勉行,憑著一股不服輸的沖勁兒,快速成長為團隊中既能通力合作又能獨立開展工作的重要成員。
他是李春祥,熱愛通航, 將愛好融入到工作,畢業后一直從事通航科技創新和管理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堅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認真做好科技創新管理工作。
采訪剛結束,桌邊的電話就響起來了。電話那頭一項緊急任務又來了,眼前這支懷揣通航夢想的科技創新管理團隊,又要開始馬不停蹄忙地工作了。
以夢為翼,展翅翱翔。在此小編呼吁公司廣大青年,在國家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新時代中,一定肩負起歷史和企業賦予的使命,勇于擔當,攻堅克難,共同奮進,使國家的浩瀚藍天上閃耀著“電科飛機”的璀璨光芒,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